Search this site
Embedded Files
重維歐恩比 輔具義肢中心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輔具
    • 脊椎側彎中心
    • 小兒麻痺支架(KAFO)
    • 雞胸漏斗胸
    • 寶寶頭型中心
    • 極速垂足器
    • 各式輔具
    • 兒童輔具
    • 光固化護具
  • 義肢
    • 諮詢評估訓練
    • 美觀手足
    • 骨整合義肢
    • 運動義肢
    • 兒童義肢
    • 寵物義肢
    • 3D列印義肢外殼
    • 軟套筒義肢
  • 代償墊付
  • 足部衛教資訊
    • 認識足弓
    • 兒童足部發展
    • 認識拇趾外翻
    •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
    • 認識糖尿病足
    • 槌狀趾、錘狀趾、爪狀趾
    • 認識足跟骨刺
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輔具服務
    • 義肢服務
重維歐恩比 輔具義肢中心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輔具
    • 脊椎側彎中心
    • 小兒麻痺支架(KAFO)
    • 雞胸漏斗胸
    • 寶寶頭型中心
    • 極速垂足器
    • 各式輔具
    • 兒童輔具
    • 光固化護具
  • 義肢
    • 諮詢評估訓練
    • 美觀手足
    • 骨整合義肢
    • 運動義肢
    • 兒童義肢
    • 寵物義肢
    • 3D列印義肢外殼
    • 軟套筒義肢
  • 代償墊付
  • 足部衛教資訊
    • 認識足弓
    • 兒童足部發展
    • 認識拇趾外翻
    •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
    • 認識糖尿病足
    • 槌狀趾、錘狀趾、爪狀趾
    • 認識足跟骨刺
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輔具服務
    • 義肢服務
  • More
    • 首頁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輔具
      • 脊椎側彎中心
      • 小兒麻痺支架(KAFO)
      • 雞胸漏斗胸
      • 寶寶頭型中心
      • 極速垂足器
      • 各式輔具
      • 兒童輔具
      • 光固化護具
    • 義肢
      • 諮詢評估訓練
      • 美觀手足
      • 骨整合義肢
      • 運動義肢
      • 兒童義肢
      • 寵物義肢
      • 3D列印義肢外殼
      • 軟套筒義肢
    • 代償墊付
    • 足部衛教資訊
      • 認識足弓
      • 兒童足部發展
      • 認識拇趾外翻
      •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
      • 認識糖尿病足
      • 槌狀趾、錘狀趾、爪狀趾
      • 認識足跟骨刺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  • 輔具服務
      • 義肢服務

重維.歐恩比 輔具義肢中心

雞胸與漏斗胸

雞胸運動

五分鐘滑牆運動

1.背對牆面,上臂舉至與肩膀等高,呈H型。

2.膝關節微彎。

3.雙臂向上舉高,保持手肘、手、頭部緊貼牆壁。下巴維持內收。

●25次/回,休息數分鐘後,再做1回。



守門員運動

1.先將手臂舉起,呈H型,上臂與地板平行,手肘彎曲90度。

2.背靠著牆。

3.每次維持1分鐘。

●一天作3-5次。



胸部伸展

1.手臂擺位依圖示,胸部朝地板下壓,直到有伸展的感覺。

2.保持背部直立。

3.每次維持1分鐘。

●2次/回,2回/天



T/V型擴胸

1.平躺地上,手臂呈現T型或V型。

2.伸展時,上身放鬆。

3.如果需要的話,手肘可以擺沙包加重。

4.每次維持3分鐘。

●1次/回,2-3回/天



面壁思過

1.站姿,找一個90°的牆角或門邊,上臂舉至與肩膀等高,呈H型或V型。

2.之後,身體朝牆角下壓,膝微彎。

3.每次維持10秒鐘。

●5次/回,2-3回/天



挑夫

1.站姿或坐姿,手拿一根棍子,手心朝外,手肘彎曲90度。

2.雙邊肩膀聳高,邊吐氣,將棍子網身體後下移至肩膀處,維持10秒鐘。

●5次/回,2-3回/天。



坐姿伸展

1.找一個有靠背的椅子,坐時將背部、臀部皆貼住椅背。

2.雙手交叉抱住頭後方。

3.放鬆,頭往下,雙邊手肘往耳朵方向貼近。

4.慢慢吐氣,身體慢慢坐挺住後貼椅背;同時間,雙邊手肘由耳朵慢慢往頭後方打開,直到有拉緊的感覺。維持10秒鐘。

●5次/回,2-3回/天。



站姿,單側伸展

1.背對牆面,單手上臂舉至與肩膀等高,呈L型。

2.手到手肘完全貼住牆面,身體呈圓筒狀往外轉,直到身體有感覺緊緊的,維持10秒鐘。

●5次/回,2-3回/天。 

聲明:本中心所有產品須經醫師或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使用。因每位患者個別狀況不同,需按醫師處方進行評估與調整。

與我們聯絡 Contact Us

Google Sites
Report abuse
Page details
Page updated
Google Sites
Report abuse